Sunday, September 29, 2013

人體器官衰老&抬腳

你可知道 : 最快老化的是腦部! 最慢老化的則是肝臟!!!  
研究人員公佈人體重要器官衰老退化時間表
最近英國研究人員確認了人體一些器官的衰老退化時間表。

肺活量:20歲開始下降
肺活量從20歲起開始緩慢下降,到了40歲,一些人就出現氣喘籲籲的狀況。部分原因是控制呼吸的肌肉和胸腔變得僵硬起來,使得肺的運轉更困難,同時還意味著呼氣之後一些空氣會殘留在肺裡,導致氣喘籲籲。

大腦:20歲起神經元減少
我們降臨人世時,大腦中神經細胞(神經元)的數量達到1000億個左右,但從20歲起開始逐年下降。到了40歲,神經細胞的數量開始以每天1萬個的速度遞減,從而對記憶力、協調性及大腦功能造成影響。

心臟:40歲開始衰老隨著身體日益變老
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效率也開始降低。45歲以上的男性和55歲以上的女性心髒病發作的概率較大。

腎:50歲開始老化
腎過濾量從50歲開始減少,腎過濾可將血流中的廢物過濾掉,腎過濾量減少的後果是,人失去了夜間憋尿功能,需要多次跑衛生間。
75歲老人的腎過濾血量是30歲壯年人的一半。

腸:55歲開始老化
健康的腸可以在有害和“友好”細菌之間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。腸內友好細菌的數量在我們步入55歲後開始大幅減少,結果使得人體消化功能下降,腸道疾病風險增大。隨著我們年齡增大,胃、肝、胰腺、小腸的消化液流動開始下降。發生便秘的機率便會增大。

肝臟:70歲才會變老
肝臟似乎是體內唯一能挑戰老化進程的器官,因為肝細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強大。如果不飲酒、不吸毒,或者沒有患過傳染病,那麼一個70歲捐贈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給20歲的年輕人。


抬腳:半夜不用起床小便,一覺睡到天亮! 
我一直以來都會在半夜一點半和四點半起床小便,幾年如此,風雨不改。
自從每晚臨睡前做了「抬腳」以後,再也不用半夜起床小便。

我一次做不到十五分鐘,我分開三次做。我做的方法是:
開始「抬腳」後心中默數二百下,然後把腳放下放平,在心中默數一百下作為休息,之後馬上第二次「抬腳」,心中默數二百下,再放下腳休息一百下,第三次「抬腳」二百下就完成了,一覺睡到天亮。

在「抬腳」過程中,大小腿有些麻,小腹膀胱處有些酸痛,好像肌肉拉得很緊張。

我不知道什麼原因「抬腳」可以止住我及免我半夜起身上廁所小便,但我實在感激發這郵件給我的人。

希望別人都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。

簡單才能持久 

15
分鐘就OK! 能量倍增操~抬腳!
因為醫師們知道西藥副作用的後果。

10/8參加同仁精進營,執行長林俊龍院長公開表示:要活就要動!

這時老祖宗的智慧出現了
∼藥補不如食補、食補不如功補!
能量倍增操為太極輔助功法。 

只要你想要健康。只要你願意在連續二、三個月。
在睡前的十五分鐘抬抬腳。

只花你一點點的時間,就可以讓你精神倍增、改善體質; 只要有生理不適、便秘、胃腸消化不良、尿失禁、攝護腺腫大等。

腳時的過程與反應:

一、 抬腳時前、後需各喝300西西溫開水,心平氣和保持輕鬆,自然呼吸、不可憋氣,靠腰力及丹田氣力來支撐身體下半部所受之酸。使身體與大腿成九十度、大腿與小腿成九十度支撐至少十五分鐘以上。

二、 在抬腳時血液會迅速流回肝、腎,給予重新解毒排毒,此時新陳代謝增加,腰部以下會有強烈極酸的反應,為了排解瞬間增加毒素,人體腦下垂體自會分泌激素,激發潛能,加強排毒,最後在流汗中,將毒素予以排出。

三、 在抬腳時可引濁氣下行排出,升清降濁正氣倍增,體內正常細胞大曾活躍,癌細胞自然死亡。

四、 在抬腳時神闕(肚臍)及命門同運氣,打通任督氣血暢行無阻,毛細孔擴張,增加皮膚呼吸及代謝作用,因丹田訓練呼吸,減少肺部負擔胸腔之濁氣自可順利排出,解決心胸之鬱悶、心胸開朗氣沉丹田、心臟恢復正常功能,心理壓大降低、血壓隨之穩定。

五、 在抬腳時因流汗,自可將體內酸性毒素排出,血脂肪自然燃燒。脾主四肢,所以血糖可以穩定,改善脾的功能,人的性情自然溫順和譪可親。

六、 在抬腳時,大小腸自然會蠕動,膀胱更有力,男女生理功能更是增強奏效,何來秘便、月事不順、攝護腺腫大等失調症。胃腸消化、排便正常,何來肥瘦不均,胃口不開呢?

七、 在抬腳時,脊椎保持水平,全身肌肉富有彈性,氣血順暢,各關節自會增生骨髓,脊椎兩旁神經恢復平常傳導作用,何來關節退化,或長骨刺的名稱,壓迫神經的病痛呢?

八、 在抬腳時,因內臟全身運作,腦內革命,心理生理調適正常,何來睡眠障礙症。頭腦清醒、智慧、記憶力當然會增加,這是真善美的表現。激發意志力及吃苦耐力,方能突破酸的痛楚、障礙,達到流汗的過程,發揮抬腳的最終目:抬的愈久,活的愈久
 (Courtesy of forwarded mail from Koh Kah Huat)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

Flag Counter